區塊鏈持續演進,但目前尚無法滿足企業在關鍵任務的應用。根據2018年Gartner對資訊長(CIO)的調查顯示,僅有1%的受訪者表示已投資與佈署區塊鏈技術。數位貨幣的成功是因其具有完整、高品質創新與程式碼基礎的潛能,但這些成功卻無法符合企業流程所需的要求。雖然區塊練已有相當多的概念性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但在擴張性、安全性、互操作性、資料管理、標準與企業大規模使用方面都面臨技術上的挑戰。再者,區塊鏈系統紀錄必須整合至現有記帳系統,此需要深且廣的與基礎系統整合。在推動具可行性的進展之前,應先提升最終使用者對區塊鏈技術之潛能與陷阱的了解。
Gartner報告顯示,即使許多地區與產業對於區塊鏈能解決市場低效率、成本與延遲性而保有高度興趣,但以目前的技術成熟曲線看來,離實現市場仍有一段距離,且多數技術仍需5-10年的時間才能被產業應用。
以下將論述Gartner建議領導者應採取的相關行動,並介紹具顛覆性效益且處於過度期望高峰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的區塊鏈(Blockchain),預估約需5-10年才能被產業廣泛運用,目前市場滲透率為1-5%。
一、 Gartner建議技術創新與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領導者應採取下列行動。
(一) 將區塊鏈作為科技投資組合之一,並與其他技術比較成熟度。
(二) 在投資之前,須釐清商業、生態體系的環境與經濟可行性。
(三) 評估部署這些技術之互操作性、擴張性、安全性與營運風險的伴隨利益。
(四) 評估區塊鏈與現行技術投資的整合成本,以及驗證過的技術是否更符合企業目的。
二、 區塊鏈(Blockchain)
(一) 定義:區塊鏈是指透過加密技術進行交易,並讓網絡中的所有參與者共享交易記錄,其交易記錄的特徵是不可撤消的。每一條記錄都包含一個時間戳記(Time Stamp)與參考連結且公開透明化,每個人都可追溯之前任一時點的交易紀錄。區塊鏈是廣泛的分散式分類帳(distributed ledger)的其中一種設計架構。
(二) 現況:區塊鏈常被新聞評論者用於描述與比特幣(Bitcoin)結構相關的所有事物,以及多種分類帳(ledger)、代幣技術與學科的辭彙,這樣的描述其實是誤解區塊鏈原始模型的各種價值定位與能力。實際上,程式碼開發者已持續利用多種共識演算法(Consensus Algorithm)、資料、網絡管理模式,以及建立、分配與使用代幣的案例改良原始的區塊與鏈結分類帳架構,可作為更廣泛多元的資訊管理與交易執行模式。
目前公眾對於去中介(nonintermediated)資訊管理與交易執行模式,以及去中央化管理的接受程度尚不明朗,且企業與供應商在放棄控制的意願亦更不清楚。估計未來5-10年,區塊鏈架構佈建型態的融合將與平台產品相似,而分散式帳本亦有類似的功能特徵,如零知識證明 (Zero-Knowledge Proof)、代幣、隱私性控制、應用程式介面(API)與防盜錢包(secure wallet),不過分散式帳本著重於利用內部能力解決商業問題。
Gartner認為,中期而言,除非能有更多的標準、互操作性、可行且可確保經濟模式安全、靈活的使用者介面與可應用於企業規模的能力被開發並在關鍵任務中使用,否則區塊鏈與分散式帳本要被大眾廣泛接受與應用,仍存在相當多的難題。
(三) 商業影響:區塊鏈持續保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尤其在作為貨幣使用的大量投機性波動與不明確的參與者性質的狀況下,區塊與鏈結架構可能不適用於許多企業活動,特別是在考量到去中央性、風險與管理等因素。假設分散式帳本概念的技術與商業挑戰可被克服,企業最有可能嘗試使用有更多種用途的架構。
資料來源:
Hype Cycle for Blockchain Technologies, 2018
STPI NAR Labs國家實驗研究院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